信用宣传
-
【风险提示】“618”线上购物谨防消费陷阱 消费投诉指向这些问题2022-06-13
今年的“6·18”年中大促已于5月24日开始。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近日,各投诉平台和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将矛头指向电商平台营销、售后服务、物流配送等方面的问题。每年的各大购物节是这类问题暴露的高峰期。据微热度大数据研究院统计,2021年“双十一”期间,全网有关“双十一”的消费投诉信息量...
-
【风险提示】养老诈骗套路深,老年人用钱要谨慎2022-06-10
投资理财诈骗、保健养生诈骗、婚恋骗局……养老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看似各不相同,但套路却有迹。梳理上海市虹口区法院审理的几起典型案件,总结一些诈骗套路,希望老年人提高警惕,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
【风险提示】谨防“名校培训班”骗局2022-06-10
身为高中学生家长,当收到孩子受邀参加“清华大学培训班”的通知,里头有“名额有限”“保送清华当交换生”“培训完返还费用”等极具诱惑力的条件时,会不会怦然心动?近日,福建省泉州市反诈骗中心发出紧急预警,近期“清华大学培训班”骗局多发,10多天时间已发案20多起,被骗的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
-
【风险提示】被骗近20亿元,1500余名老人缘何中招?2022-06-09
近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南京市鼓楼区、苏州市姑苏区、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集中宣判5起养老诈骗犯罪案件,涉案金额近20亿元,被骗老年人1500余名。
-
【风险提示】“买家秀”沦为“生意场” 寄拍平台借机设陷阱2022-06-09
部分商家想要依靠“买家秀”来吸引更多人购买,从而衍生出生产该内容的生意。然而,这却被一些平台用来欺骗用户:营造利用业余时间收快递、拍照上传就能轻松挣钱的假象,引诱人下载App并注册,然后要求不同等级会员交费,让用户蒙受损失。
-
【风险提示】防范打击虚假诉讼需要加强综合治理2022-06-08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公民道德的基石。司法实践中,一些当事人为谋求个人不正当利益,不惜捏造事实,愚弄法官,通过虚假诉讼混淆视听,不仅扰乱了正常的诉讼秩序,更突破了社会道德的底线,挑战了法律的权威。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法院只...
-
【风险提示】防疫口罩“避坑”,岂能仅靠消费者“火眼金睛”2022-06-08
近日,北京市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提示,外卖配送行业等重点人员以及普通市民在封控、管控区域或到医院看病取药等情况下均需佩戴N95、KN95口罩。然而,部分电商平台上口罩宣传广告五花八门,消费者向本报反映:“以为买到的是KN95口罩,拆开包装才发现,要么松松垮垮包裹性差,要么有股怪味不敢戴。...
-
【风险提示】征信“洗白”:只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2022-06-07
“消除个人征信逾期记录,每条1000元,一次处理终身适用,不成功退款。”据报道,最近一种打着“征信修复”旗号的新型诈骗形式在各地滋生蔓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少数人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心理,以代理“征信洗白”“征信铲单”为名,教唆信用主体委托其办理征信异议、投诉、举报等事项,以此牟取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