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诚信才是获得财富的最好方法”
在保山市施甸县酒房乡后寨村白沙坡小组的路边有一家杂货铺,铺子的老板叫李计学,今年38岁,黝黑的皮肤凸显着他作为本地人的特征,也透露着他勤奋的本色。
今年是李计学经营杂货铺的第七个年头,几年的辛苦付出,也让李计学积累起了自己的人生财富。
“我能够从当初的贫困户到过上今天的幸福日子,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离不开挂包干部的相助。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我会尽我所能带动村民们走共同富裕之路。”李计学说道。
直面困境不气馁 勤劳拓宽脱贫路
李计学幼年时,父亲就因病瘫痪在床,家境十分贫寒,2013年他家也因此被列为建档立卡户。
“小时候家里吃穿都成问题。2014年我结婚时家里一分钱没有,全部都是借的。”李计学回忆说。
结婚后,李计学小两口去深圳打工。打工几年把结婚时欠的债全部还清。做帮工、干零活、出省打工,兜转了一圈,为了照顾老人和小孩,李计学选择回到了家乡,在半山腰的白沙坡开起了杂货铺。
“我的铺子开起来后,烟草部门片区负责人经常上门‘手把手’地教我们夫妻俩营销技巧。”李计学说道。小店内的商品琳琅满目,生意也慢慢好起来。
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家门口狭窄的路面加宽了,看着来来往往的车流,李计学捕捉到商机。他在小店对面开了个加水站,为来往的运输车辆提供加水服务。每天来往的运输车辆习惯到他的加水点加满水再冲冲车上的泥土,有时顺便到铺子里买点吃的用的,平均每天差不多有40多辆车,这又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杂货铺的经营确实解决了生计问题,但对我来说,勤奋与诚信才是我获得财富的最好方法。”李计学笃定地说。
“我很感谢大伙对我的认可,也很感激客户经理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店铺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李计学咧着嘴角开心地说着。
同年,李计学被白沙坡村民选为村民小组长,他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曾经学习掌握的农业技术知识,带领组内村民开始种桑养蚕,共同致富。村里种植桑树由原来400多亩发展到1600多亩。有了钱,李计学建起了养殖场,养了300多头猪,10多头牛。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也渐渐鼓起了腰包,增强了致富的信心。
心怀感恩回报社会 乐善好施慷慨助人
乐善好施,是对李计学人生品质的最好形容词,为村里的孤寡老人送温暖、乡亲们遇事热心相帮、疫情时期去守卡点、为疫情防控一线赠送物资,这些助人为乐的举动都是他的日常。
2021年,李计学参加了姚关“诚信爱心联盟”志愿服务团队。在志愿服务队里,李计学忙前忙后,了解帮扶对象困难情况、捐款捐物、开展关心关爱困难家庭、资助贫困学子等志愿服务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处处都有他的身影。
从贫困户蜕变成致富带头人,李计学以勤劳诚信和乐于助人的品格,不仅脱了贫致了富,而且帮助带动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