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梧州

【风险提示】朋友圈晒娃请谨慎!当心泄露孩子信息!

发布时间:2020-06-22 发布部门:信用柳州

      不知从何时起,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逐渐替代了“日记本”更多的人喜欢将心情、照片、日常生活晒出去。晒孩子的照片和信息,晒照片不反对,但是孩子的姓名、年龄等相关信息,一定不要轻易暴露!否则微信朋友圈就成为人贩子的资料库。在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发布的数据中,朋友圈居然成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那么,“坏人”是如何得到孩子信息的呢?

      从许多家长的“被骗”经历来看,孩子信息泄露方式最多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培训招生机构人员的收集;二是学校、培训机构、医疗机构等保管不善,导致信息泄露;三是网络平台出现漏洞,导致信息泄露;四是家长网上“晒娃”,泄露个人资料。

      那么在我们能做到的范围内,该如何保护孩子的隐私呢?以下这几点要牢记:

      1.在微信隐私里关闭“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加好友时要谨慎。

      2.不要轻易点击“测测你的孩子像哪个明星”“测测你的星座”等可能暴露你信息的钓鱼链接。

      3.被索要微信验证码时千万不能给,而且在丢掉旧手机的时候,一定要恢复出厂设置。

      4.不要将孩子信息留给培训机构信息收集人员,要教给孩子千万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说的话。

      5.如果要在社交软件上晒娃,尽量晒孩子的背面、侧面照片,或者使用现在的软件做一些特效遮挡。

      6.切记不要在任何社交软件上,交待自己的地址、孩子上下课时间以及孩子常去玩的地点。

      令人欣慰的是,伴随着10月1日《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正式实施,这样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规定》中有不少“亮点”。首先《规定》是我国首部规定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的专门立法,在此之前我国涉及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的规定分散于不同的法律文件中,缺乏专门性保护立法。其次,《规定》将儿童网络环境治理进行了完善,对儿童个人信息网络的保护力度加强。

      《规定》中还提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制作、发布、传播侵害儿童个人信息安全的信息;确定了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的具体原则,以及网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强调了网络运营者不得违反规定使用个人信息(尤其是儿童信息),强调了用前协议和监护人同意的先决条件。

      大家一起从隐私保护开始,努力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让我们的儿童能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