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梧州

发展文旅产业要在四“全”上下工夫

发布时间:2021-07-23 发布部门:梧州日报

文旅产业是新时代极具潜力优势的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梧州市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如何切实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产业优势,笔者认为,“十四五”时期,发展梧州文旅产业可在四“全”上下工夫。

推动全业态融合

推动全业态融合,是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产业融合创新有助于催生文旅深度融合新业态,近年来,梧州市以文化与旅游融合衍生出多种产品业态,如“文化+旅游”:发挥辖区中共广西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广西地委旧址等资源优势,创建“初心课堂”,打造红色教育研学之旅;又如“工业+旅游”:围绕食品医药、六堡茶、宝石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引导中恒、神冠等工业龙头打造梧州龟苓膏、冰泉豆浆、蛋白肠衣、甜蜜家蜂蜜等工业旅游示范点,构建“可观、可玩、可学、可购”的工业旅游运营生态;又如“农业+旅游”:以“一园带多园”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林业养殖、富晒水稻、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培育“思委米”“彩凤蛋”等特色农产品,大力推进镇安村众创空间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向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发展等。事实表明,文旅全业态融合,能实现其他产业文化和旅游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下一步,可继续推进我主文化与旅游融合并衍生出多种产品业态,如打造类似于杭州《宋城千古情》和西安《长恨歌》类型的实景演出,将梧州特色建筑、音乐、生活风俗、民间故事进行全面展示。

推动全季节体验

发展文旅产业要不断满足四季旅游产品供给,全力打造“四季旅游”新业态,实现全季节旅游。通常来说,对于景区而言,规划一个核心的引爆项目不难,但培育出一年四季都能引爆市场的项目则不太容易。因此,让景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成为考验文旅业规划发展的一道难题。特别是梧州市的乡村旅游,有着其产业自身的特殊之处,季节变迁对景点影响较大,比如主打赏花踏青类的景点,旺季仅有几个月,同时农业生产、农事活动的时节性特征明显,农闲时节,缺乏游客可参与的体验活动,景点吸引力大幅下降。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如在乡村打造夜景观、夜活动、夜表演等夜旅游娱乐项目,通过夜景观烘托夜旅游氛围,为周末夜经济提供氛围支撑。又如以乡村的休闲广场为人气聚集核心,形成风情街的多业态的消费聚集结构。再如,在乡村旅游单一的吃、住、玩的基础上,开发有梧州特色的农产品制作、农耕体验等形式的旅游产品,让游客亲手制作梧州传统食品、礼品,参与到耕种、收获、农产品深加工和农庄管理之中。

推动全媒体营销

近年来,以互联网、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也为旅游发展带来了机遇。为此,文旅产业营销应突破传统营销局限,抢抓以互联网、微博、微信、客户端、短视频等为主的新媒体平台矩阵,推动全媒体营销。比如,可整合多种宣传方式,对梧州文化旅游事业产业进行全媒体融合传播。推动搭建区内外、国内外文化旅游合作机制,争取有影响力的山地户外运动赛事活动落户梧州。制作高水平、精美的梧州市文化旅游宣传片,支持梧州文化旅游产品在携程、美团、飞猪等平台曝光和推送,通过网络媒体或电视台,录播梧州深度旅游体验系列节目或系列视频,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全民娱乐平台传播。

推动全社会参与

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首先,旅游业发展的各项决策应更加注重征求各方意见,政府应更多地扮演组织者的角色,负责整合各方面资源,而不仅仅是主持者。其次,旅游的公共设施不仅要满足游客需求,更要满足市民生活需求,使旅游公共设施实现“功能复合性、设施景观化、服务多群体、承载弹性化”,使游客与居民共享文化旅游发展成果,真正实现公共设施的“主客共享”。最后,文化旅游的市场秩序需要全社会的维护。建立起人人维护的市场秩序才是解决旅游市场监管问题的根本途径,旅游业发展的效果评价需要全社会参与。现实中,可将旅游发展效果评价与企业满意指数、百姓满意指数等相关标准衔接,使全社会各方参与到梧州文化旅游发展效果评价中来,使文化旅游业发展真正体现出人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