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梧州

红色长廊,先辈事迹鲜活展现

发布时间:2021-07-29 发布部门:梧州日报

盛夏,长洲区长洲镇竹湾社区绿意盎然,田野间鸡犬相闻,蛙声一片。7月1日,在竹湾社区15组,长110米的长洲红色长廊正式对外开放。

长洲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2002年,梧州市政府将包括竹湾村在内的长洲区8个村划定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老区村。今年年初,长洲红色长廊被列入梧州市计划修缮提升的党史教育基地名单,是长洲区继“三馆一基地”、平浪革命老区村后打造的又一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1.人才辈出火种燎原

走进长洲红色长廊,一段段曾经发生在长洲区的红色历史、一个个为党和人民作出过卓越贡献的长洲籍革命先烈,通过13个板块里展出的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鲜活地展现了出来。

大革命时期,第六届农讲所招收广西学员40人,其中包含了李家怡等苍梧籍学员5人。这5名苍梧籍农讲所学员回乡后,大力推动农民运动,在当时的苍梧县长洲片区播撒下革命火种。在这一时期,来自长洲镇竹湾村的“李家四群”——李联群、李立群、李爱群、李省群,参加到了革命洪流中;而长洲镇杨桥村的关育梧、长洲区平浪村的黎中青,以及“宁死不屈三英烈”的长洲女共产党员李素秋、胡宝凤、陈丽卿等,在当时也十分活跃。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期,长洲区产生了三个在中共广西党史上的第一:中共广西第一个女党员李省群、第一个妇女支部中共梧州妇女支部、第一个由党领导的妇女组织广西妇女联合会。

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党员黎中青(长洲区平浪村人)、陈航、吕集义等人先后到苍梧国中工作,使校内进步力量得到加强。当时,中共苍梧县委根据该校的情况,批准在该校建立党支部。郭树霖、梁建清、黎倬章、张攀桂、郭杏珍、郭识严等优秀学生光荣入党。此后,该校党支部和进步师生在中共苍梧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到桂西北积极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此外,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黎偊章、郭树丛、廖辽等革命先辈听党号召、不畏艰险,与敌人斗智斗勇,保卫了一方家园。

2.铭记历史传承基因

走进竹湾社区11组至15组,沿路民居的外墙都刷上了鲜艳的黄色,“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百年征程 风华正茂”等红色标语被醒目地挂在墙上。

记者参观长廊时,碰到长地小学副校长郭强,作为长地新村人,他一听说竹湾社区有个革命基地,便马上过来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郭强感慨万千。“在长廊展示的图片上,我看见了以前的邻居郭树丛。我小时候听祖辈说过有这么一个人,他家境优越,但是毅然外出参加革命,后来牺牲了。”郭强说,“很多革命先烈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这也正是党史学习教育要开展下去的意义所在,让学生多去了解、多去感受,让学生真心热爱党、热爱祖国。”

“红色长廊展示出的革命事迹,就发生在长洲岛,发生在我们身边。”长洲区长洲镇宣传委员邓涛说,“为发挥红色文化滋养后代的作用,进一步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今年5月初,长洲区统筹谋划在长洲镇竹湾社区建设革命老区红色长廊。”

7月1日,长洲红色长廊正式对外开放。据竹湾社区干部甘广标介绍,当天上午,长洲镇机关党员干部在集中收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后,又来到了长洲红色长廊参观学习,广大党员干部在长廊里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缅怀党的丰功伟绩。当天下午,长洲区竹湾社区“两委”成员和辖区竹湾小学的师生们也纷纷来到红色长廊学习党史。

未来,长洲红色长廊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作用,成为梧州市红色旅游、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个打卡点。

3.精神家园富饶美丽

5月初,红色长廊启动建设后,竹湾社区便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周边环境整治和风貌提升。“自整治提升工作开展以来,村民们热情高涨,不仅积极投工投劳,还主动配合‘三清三拆’行动。”竹湾社区党委书记黎先志表示。

“长洲红色长廊的建设,有效推动了竹湾社区的乡村建设,使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提升。”长洲镇党委书记刘坚说。如今,竹湾社区筑起了高高的防洪堤,地面干净整洁,夜晚灯火通明。晚饭过后,许多村民都喜欢沿着防洪堤走一走,观赏一下对岸美景。大家走累了,就到长廊里坐一坐,聊一聊。

近年来,竹湾社区居委会和各居民小组集体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如今走进竹湾社区,几乎每家每户的门前都停放有小车;红色长廊的尽头,新的便民停车场正在施工建设。不久后,一片新的荷花池也将出现在长廊边……

红色长廊,不仅成为当地居民的精神家园,更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田园美景、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中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