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移动政务窗口”建在码头上 零距离服务渔民朋友
一年一度的渔业船舶集中年审工作于 7 月 5 日正式开始,7 月 28 日圆满结束。
梧州市行政审批局联合市交通运输局、城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组建审批服务工作队,以“移动政务窗口”的形式零距离服务渔民朋友,推动渔船年审实现“最多跑一次”。
保姆式的周到服务获得不少渔民朋友的点赞,“很方便,不用跑来跑去,在家门口就可以进行年审了。”在老码头渔政趸船办好年审的李女士这样评价。
▲“移动政务窗口”设在倒水码头
把“移动政务窗口”建在码头这项便民举措,首创于 2020 年,2021 年市行政审批局在总结去年成功经验、克服新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联动工作机制,推动服务更优、流程更简。
▲“移动政务窗口”设在老码头
审批服务工作队首先面临的是年审时间延后的问题。按照惯例,渔船年审一般安排在每年禁渔期(3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进行,但今年由于渔船检验职能划转需开发启用新系统,新系统功能尚未完善,且缺少资质验船师,导致不能如期开展。工作队一边做好渔民安抚解释工作,一边及时向相关部门了解系统开发进度,在验船人员通过培训后马上召开工作推进会,就验船时间地点安排、系统操作流转、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收缴等事宜统一了意见。
▲“移动政务窗口”设在莲花山码头
其次是对移动窗口的设置地点进行再优化。市行政审批局与市交通局、城区农业农村局不断优化渔船年审方案,延续把“移动政务窗口”设在方便渔民停靠的码头或河岸的服务理念,在去年老码头、倒水码头、上小河岸以及苍梧海事码头的基础上,新增设莲花山码头窗口,最大程度地缩减渔民的行船距离,确保渔民的行船安全以及减少行船油耗。前来年审的渔民可在“移动政务窗口”享受提交申请、实船检验、缴纳渔业资源增值保护费等“一条龙”服务,只需跑一次便可完成所有手续。
▲“移动政务窗口”设在上小河岸
最后是炎热夏季和极端天气对工作人员体能的考验。“移动政务窗口”多数设点在室外,面对酷热难耐和不时出现短时雷雨大风的天气,工作队员毫无怨言,严格按照分工安排坚守岗位,尽心服务好每一位前来办理年审的渔民朋友。
▲“移动政务窗口”设在苍梧海事码头
经过近一个月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共为 516 艘渔船进行了年审。下一步,市行政审批局将持续深化“移动政务窗口”建设,探索在更多领域应用“移动政务窗口”,推动为民服务靠前一步、创新改革一抓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