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梦想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
从部队转业后,蒋田忠充分发扬部队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和敢想敢干敢闯的优良作风,在新型农业种植养殖方面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7月28日,一大早,太阳还没出来,广西桂林绿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田中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蒋田忠就来到龙圩区龙圩镇念村村的稻渔示范基地,在田间地头查看稻田中禾苗和水产品的生长情况。
创业当新型农民
2002年,蒋田忠从部队转业到北海市烟草专卖局工作,十多年的地方工作并没有熄灭他心中的农业梦想。2016年,蒋田忠从北海市烟草专卖局离职,回到家乡桂林市全州县,成立了广西桂林绿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如愿以偿地当起了新型农民,干起了种植养殖的事业。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蒋田忠充分发扬部队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和敢想敢干敢闯的优良作风,经过两年的打拼,他在新型农业种植养殖方面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到2017年其名下已经有了包括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等多家公司。
时间来到2018年底,全国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全国各地都急需引进农业种植养殖方面的能人助推地方扶贫工作。蒋田忠应邀来到梧州,创建了梧州市龙圩区念念目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核心示范区。2018年11月,他成立广西梧州田中农业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12月成立中科院桂建芳院士工作站、工程院包振民院士工作站示范基地,以及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示范基地。
在龙圩区念念目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核心示范区,蒋田忠按照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将农田地进行“小块并大块”整治,进行稻渔综合种养。围绕“一田多用、一水多效、一季多收、一业多益”的目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解决农民技术难题及销售难题,以广西梧州市田中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导,重点围绕以富硒大米、禾花鱼、田螺为主,泥鳅、小龙虾、瓜果蔬菜为辅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进行一体化、全产业链的经营管理模式,并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促进基地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共同“抱团”致富,有效推动我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推广种植新模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梧州市和龙圩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梧州市龙圩区念念目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核心示范区大获成功,2019年荣获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创新模式大赛二等奖及生态绿色奖;在2020年第二届广西稻渔丰收节稻渔产品评比大赛中荣获生态奖企业、优质稻米金奖与水产品(螺)金奖。
2020年11月,第二届广西稻渔丰收节暨“庆农民丰收 品稻乡之渔”活动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的高度重视。在此次活动上,广西梧州田中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稻渔科研楼落成,院士工作站正式投入使用,为梧州市加快实现传统渔业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蒋田忠开发推广的“稻渔共生”模式,极大地改变了龙圩区当地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单一的现状,通过该模式使农户收入从原来的种植双季稻亩产产值2600元左右,到现在采用“水稻+禾花鱼+螺”的养殖模式,亩产产值可达到15000元;采用“水稻+螺+泥鳅”的养殖模式,亩产产值可以达到13000元,极大地改善了农民收入低的状况。
“基地的成功只是第一步,以点带面,把基地的成果转化到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中,从而带动龙圩区甚至整个梧州市的新型创新农业种植养殖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才是我的最大愿望。”在成绩面前,蒋田忠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把目光投向了粮食安全、农户增收、农民幸福等更高层次的追求。
如今,为了更好地发挥好农村退役军人在推动新型创新农业种植养殖发展中的作用,蒋田忠采取办班培训和跟班学习的办法,退役战士秦桂妙、蒙雄威等就是第一批受益者,蒋田忠把他们组织到基地跟班学习,手把手地传帮带,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