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珍惜这一份革命情谊”
“握紧枪站在朝鲜的山冈,看自由的种子在成长,炮弹炕里种下了庄稼,防空洞外修起了学堂。为了朝鲜自由幸福,我们坚守在和平的岗位上,倘若敌人再敢猖狂,我们就把它消灭光……”如今,在蒙山县文圩镇文圩村,假如你和陈国柱谈起抗美援朝的往事,他总会激动地哼唱起这首歌。歌曲的名称,他已经记不清楚,但歌曲背后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却让他刻骨铭心。
想方设法找野菜
1951年5月,年仅19岁的陈国柱入伍,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兵团40军120师358团的一名士兵。在海南岛经过作战集训后,他和战友们一起入朝归建,成为所在部队的一名后勤兵。
“我们到达朝鲜后,首要任务是挖防空洞,并在防空洞的基础上扩建仓库。这样既可以住人,也可以存放物资。”近日,陈国柱对笔者说,“入朝后,我所在的后勤部队很多工作都要保密,前方的消息、部队所在的地方都无法打听。物资运输车辆来了,我们就负责卸载,搬进仓库保管好。前方需要物资供应,我们就负责装车发送。当时,美军空军非常猖狂,经常轰炸志愿军的后方仓库。白天我们基本无法工作,即便到了晚上工作的时候,只要听到‘防空’‘防空’的警报声,我们也要马上跑进防空洞。有一次我们正在卸载物资,敌机就来了,结果大部分物资都被炸毁了。”
陈国柱去朝鲜时,我军的给养物资供应已经有所好转,不仅粮食、副食能按标准供应,而且还有一定的节余储备。但部队供应的多是花生、黄豆、罐头等战时口粮,长期缺少青菜,战士们出现视力下降现象,部队领导只能发动大家想方设法找野菜吃。
“当时,炊事班的战友们负责去找野菜,其他战斗班各派一两名战友协助。”陈国柱说,“我记得当时最好吃的就是野芹菜,只要洗干净、切碎,用沸水稍烫一下,捞出沥干水后和罐头肉拌炒就能吃了。就这样,大家净挑野芹菜吃。”
战友之间重情谊
在陈国柱珍藏的物品里,有一张“革命军人证明书”、一本复员军人证明书、三枚纪念章,还有一张老照片。
“这是我年轻时候和四个战友的合照,这个叫胡永深,是蒙山县西河镇水秀村人;这个叫陈文脱,是河南人。我老啦,其他两位战友的名字记不住了。”陈国柱指着照片说,“我和陈文脱关系最好,就如亲兄弟一样,不分你我。”
当时陈文脱因家事导致情绪低落,连队指导员让陈国柱去做陈文脱的思想工作,“陈文脱听了我的劝解后,安下心来继续参加战斗。”陈国柱说。
“当时我们思想比较单纯,就想着战斗如此激烈,大家每天早上一起吃饭,晚上说不定就再也看不见对方了,所以要珍惜这一份革命情谊。”陈国柱说,面对敌军的狂轰滥炸,他和战友们从来没想过要退缩。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陈国柱所在部队仍然留在朝鲜驻防。1954年9月,陈国柱与其他战友分批回国,进入长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2151部队(又称“第一航空学校”)学员大队,他在1957年1月复员回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