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佩戴安全头盔形成社会共识
必须佩戴头盔,已经成为交通安全常识,但对于这一点,许多驾乘人员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骑电动自行车通常只是上下班代步,骑行距离短,跑得又比较慢,佩戴头盔太麻烦,自己小心一点就是了。殊不知,危险往往就隐藏在侥幸的背后。
正因为如此,市交警部门开展“全民头盔安全守护”专项行动。如何开展好这一守护行动,很考验交警部门。推行这一防护措施,最大的障碍在个人认识的偏差、不到位,脑筋转不过弯来。不少人认为,骑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戴不戴头盔意义不大,只要自己注意安全就行。而且,戴头盔麻烦,会增添不适感。特别是炎热的夏天,戴着很不舒服。目前,针对这些认识上的问题,我市交警部门已开始进行宣传,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查纠劝导整治。
养成文明出行、安全出行的良好习惯,需要自律、他律,更需要法律推动。要求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必须戴头盔,就是一种法律层面的推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佩戴安全头盔本该是社会公众的自觉行为,交警部门一方面要加强执法管理,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督促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规范佩戴安全头盔,助推养成安全习惯,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也要充分发挥作用,共同努力推动佩戴安全头盔形成社会共识,助推社会公众树立安全出行意识,养成安全出行习惯。
当然,把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用心用情反复做好宣传工作。比如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教育,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各地交警部门不妨对近年来发生的摩托车、电动车事故案例进行梳理,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比空洞的说教更具震慑力和说服力。同时,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联合推广“买摩托(电动自行车)送头盔”“买保险送头盔”模式,积极与快递物流、外卖配送等重点行业对接,督促其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此外,探索开展免费发放安全头盔等活动,提高广大公众交通安全意识,自觉做到安全文明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