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多举措打造便捷公共法律服务圈
近年来,梧州市司法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出决策和司法部、司法厅作出部署,开展“四化”(临街场所“铺面化”、服务产品“菜单化”、服务方式“指尖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为群众打造“城区半小时、乡村1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一是打造中心(站、室),实现临街场所“铺面化”。之前,群众遇到问题想寻求法律帮助、许多人不知道司法局(所)的职能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办公?找到办公楼了,也不知道上几楼,找哪个科室、找谁办理,更不知道司法局(所)如何服务的。为了解决群众疑虑,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新要求,从2015年起,梧州市司法局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临街场所“铺面化”建设,市司法局自筹资金,租用近1000平方米的临街铺面打造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极大方便了群众。蒙山、苍梧、岑溪等县(市)司法局、大部分基层司法所充分利用新建的业务用房一楼临街场所,建设服务大厅;村(社区)则依托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在村(居)委会一楼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中心(工作站、工作室)内部建有服务柜台、服务窗口,添置桌椅、饮水机、摆放法律服务各种资料,有条件的中心更是安装显示屏、查询机。各中心(工作站、工作室)外面悬挂统一的场所标牌、标识,制定指引、指南,方便群众前来咨询。到2018年11月,全市建有1个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7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67个镇(街道)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 1000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全覆盖,临街“铺面化”建设得到了全面铺开,真正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式的“城区半小时、乡村1小时”公共法律服务。
二是推出法律项目,实现服务产品“菜单化”。如何让前来寻求帮助的群众迅速了解中心(站、室)提供的法律服务的种类,有效地得到法律帮助,是市司法局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工作室)重点考虑的问题,市司法局急群众之所急,归纳、总结中心(工作站、工作室)的职能,并充分利用律师法律专业知识,推出“菜单化”式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分别有:现场解答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代理诉讼业务;公证服务;人民调解;法治宣传、安置帮教、司法鉴定、司法考试等9大职能,按“菜单式”方法,统一印制、规范地固定在服务场所的玻璃门、墙柱上,一目了然地让有需求的群众“照单点菜”。进入中心(工作站)设置有便民宣传资料架,对应摆放着法律援助、公证业务、人民调解、法治宣传、安置帮教等宣传小手册,向群众简要介绍相关法律服务的受理范围、办理流程、作用意义等内容,进一步对“菜单”进行诠释,让群众心中有数。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充分利用触摸查询一体机的功能,输入全市社会律师、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的专家库,配备有人员相片、姓名、擅长的法律领域,电话号码等内容,让群众通过“菜单点菜”的方式,迅速地寻找并挑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专业法律服务工作者。
三是创新科技手段,实现服务方式“指尖化”。2016年以来,梧州市挑选141名律师、95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1000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为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优势,打造好村(社区)法律顾问这一道维护稳定的“前沿防线”,梧州市司法局组织在1000个村(社区)、67个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8个市、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创建1075个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QQ群,将法律顾问、村委干部、村民代表、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纳入各微信群、QQ群,村民群众有法律疑问可在手机上“点击”法律顾问的微信号、QQ号进行询问,法律顾问可以通过群聊、私聊的方式,随时随地参与村(社区)事务管理、提供法律意见、普及法律知识,在发端处释法析因,从源头上介入化解纠纷,这种让信息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甚至不跑路的方法,深受村民的欢迎,对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是挑选法律人才,实现服务队伍“专业化”。为挑选出优秀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法律顾问,梧州市司法局统筹全市法律服务人员,制定了法律顾问资源分配方案,召开座谈、到所调研,了解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思想素质、服务水平,积极动员,通过“大所引领、党员引领”的方式,鼓励、动员优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顾问。为了进一步打造好这一支专业队伍,市律师协会成立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专门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专门委员会会议,总结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研究指导部署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强培训、考核、奖罚工作,近两年来,开展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业务培训6次,受到教育法律顾问律师达到1200多人次,考核2次,并通过“以案代补”,提高奖励金额的方式,提升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2015年至2018年11月,全市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通过开展“四化”活动,共接待19.86万人次,调解矛盾纠纷2.24万起,成功2.17万起,成功率达97%以上,提供法律援助6541起,办理公证事务5376起,开展安置帮教、帮扶1、05万人次,法律宣传受益6.99万人次,通过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为梧州市连续多年获得平安市和群众安全感稳步上升打下基层,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杨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