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谱新篇 策马扬鞭正当时
8月28日至8月31日,中国共产党梧州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我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今后五年实现打造“一极三城”、建设“四个梧州”的奋斗目标,全力开创梧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描绘了美好蓝图。
9月2日,中国共产党梧州市委员会新闻发布会在市党群服务中心召开。这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务公开透明的重要制度安排和生动实践。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恩就梧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相关情况做主题发布,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胡献林就市纪委过去五年工作情况以及今后五年工作打算进行介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主要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加快形成“一极三城”发展新格局
8月28日至8月31日,中国共产党梧州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批准蒋连生同志代表中共梧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所作的题为《抢抓新发展机遇 加快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梧州新篇章》的报告。
大会充分肯定中共梧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的工作。大会一致认为,在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梧州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胜利完成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任务,如期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大会同意报告提出的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大会明确,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毫不动摇实施“东融”战略,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实施城市更新,全力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东融”枢纽门户城市,加快形成“一极三城”发展新格局,努力建设富裕梧州、宜居梧州、开放梧州、文明梧州。
大会同意报告关于我市今后五年的工作部署,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大力实施工业振兴,再造一个工业梧州;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四是聚力建设交通强市,打造亿吨西江门户枢纽港;五是深入实施“东融”战略,形成开放带动发展新格局;六是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岭南特色文化名城;七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八是坚定不移推进党的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大会选举产生了蒋连生、钟畅姿等53名中国共产党梧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11名候补委员;蔡可辉等39名中国共产党梧州市第十四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8月31日,中国共产党梧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梧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书记、副书记,批准了中国共产党梧州市第十四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
蒋连生同志当选中共梧州市委员会书记,钟畅姿、张惠强同志当选中共梧州市委员会副书记;蔡可辉同志当选中共梧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梧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议。
强化政治监督 提供纪律保障
过去五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做细做实监督第一职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向上向善。
五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累计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件1617件;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案件178件;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共548起,查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008个;受理群众反映有关问题293件(次),查处部门监管不力、干部失职失责问题160起;先后为24名干部容错,为53名干部澄清正名,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
今后五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紧紧围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认真履行职责,主动担当作为,聚焦“一极三城”“四个梧州”目标和八个方面重点任务强化政治监督,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为梧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第一,突出政治监督,紧紧盯住“十四五”等具体规划,加强对实施“东融”战略、工业振兴、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民生建设等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第二,压实“两个责任”,继续落实“两个责任”清单制,加强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统筹衔接机制;第三,深化作风建设,运用“三不”一体理念提升作风治理效能,紧盯群众“急难愁盼”事项,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用好容错纠错和澄清正名机制;第四,一体推进“三不”,持续整治重点领域腐败问题,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坚持标本兼治,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第五,推动改革创新,持续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穿透式”“嵌入式”监督的有效方式,推进智慧“一站(组)两网”建设,运用科技手段对机关、基层权力运行开展精准监督。
做优做强六堡茶产业和果蔬产业
《经济日报》记者:梧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大力实施六堡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建设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果蔬基地,请问梧州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做优做强六堡茶产业和果蔬产业?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韦贤康:梧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为今后五年梧州“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打好六堡茶种植攻坚战,推动茶园规模迈上历史新高度。我市计划联合广西茶科所在梧州建设茶叶工作站、良种繁育中心,加大六堡茶种苗繁育科研攻关力度,统筹加强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建设,为全市新建茶园提供可靠优质良种保障。鼓励支持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参与茶园建设,引导标准茶园建设和低产园改造提升,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市六堡茶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
培育壮大六堡茶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按照“扶持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思路,在“扶”和“引”两点共同发力,培育壮大龙头茶企,加快推进苍梧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集聚区及六堡茶龙头企业产能扩大等项目,力争到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六堡茶企业达20家。
擦亮梧州六堡茶金字招牌,提升产业竞争力。延伸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等链条,打响梧州六堡茶品牌知名度,带动一批优秀企业品牌形成品牌矩阵;争取自治区支持,将梧州六堡茶作为“广西好嘢”重要品牌打造;挖掘“茶船古道”历史文化,打造一批茶、文、旅融合基地,建设集电商、仓储、体验、交易、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茶叶市场和交易中心,助推六堡茶销全国、卖全球。
做大传统农产品规模,扩大农业品牌影响力。支持重点农业企业创建广西供深、供港、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力争到2023年,全市打造40个以上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创建26家以上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入选“广西好嘢”农业品牌的数量达到20个以上,海关登记出口基地备案达到20个以上。
对应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所需,生产适销农产品。构建与粤港澳大湾区相衔接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着力提升我市农产品品质。围绕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扶持壮大一批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确保农产品保质足量供应。
推进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完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藤县、岑溪市今年列入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项目国家级的试点县(市),梧州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质量和效益,为梧州农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畅通渠道。
高标准建设梧州综合保税区
梧州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梧州综合保税区已获国务院批复成立,成为广西第5个综合保税区。请问梧州如何抢抓中央和自治区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机遇,奋力跑出“东融”加速度?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远:梧州综合保税区的设立使我市迎来对外开放的发展新机遇。梧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吹响对外开放的号角,我们将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高标准建设梧州综合保税区。要抓紧完善梧州综合保税区建设方案,做好空间规划和功能定位,一体化推进招商与建设工作,确保梧州综合保税区的建设高效、便捷、实用、节约;要建设梧州综合保税区专用码头,促进港口与综合保税区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要加快集聚外向型产业,打造区域性的加工制造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
高水平推动外贸进出口扩量提质。要做大做强外贸龙头平台;要大力发展加工贸易,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实施精准的靶向招商,努力争取更多贸易项目转移到梧州综合保税区;要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要持续优化梧州口岸通关环境。
高效率拓展实际利用外资。要进一步提升开放平台引资质量,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CEPA先行先试示范基地、梧州经济开发区、梧州综合保税区为载体平台,加强与港澳台交流合作,吸引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企业落地;要拓展外资来源渠道,依托RCEP经贸规则,加强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把工业振兴摆在突出位置
《广西日报》记者:梧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工业振兴、再造一个工业梧州,这是梧州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必须打好打赢的一场战略主动仗。请问,梧州下一步将采取什么样的有力措施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跑出工业加速度?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春雷:梧州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工业振兴,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下一步,我市将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把工业振兴摆在突出位置,为全市经济总量提档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动能。
优化工业发展布局。整合西江岸线资源,优化调整工业园区布局,建设沿江经济带,推动西江南北两翼协调发展,努力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区、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发展。
做强做优支柱产业。引导龙头企业加快“二次创业”,带动再生资源、不锈钢、陶瓷等优势产业技改升级。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开展靶向招商,推动支柱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全力打造再生资源、高端金属新材料、建筑材料三个千亿产业,食品医药、电子信息两个五百亿产业。
做大重点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优化提升园区管理体制,探索一区多园管理新模式,突出各园区主导功能定位,培育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梧州临港经济区等成为千亿元级、五百亿元级园区,推动县域工业园区提质发展。
培育领航企业新方阵。精准培育行企龙头,打造一批百亿元大企业、大集团。强化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引导一批企业成长为单项冠军企业、上市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复苏激活老品牌企业,提升全市工业企业的竞争力。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建设培育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健全完善服务企业机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千方百计做好资金、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不断提升梧州投资兴业的吸引力。
打造亿吨西江门户枢纽港
广西新闻网记者:梧州因港而生,依港而兴。请问,梧州将如何实施交通强市战略,打造亿吨西江门户枢纽港?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赖彩东:梧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聚力建设交通强市,以交通优势促进产业加速集聚,把区位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
我市实施交通强市战略的情况如下:
加快实施交通强市战略。根据上级部署,去年10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交通强市实施方案。今年7月下旬,苍梧县列入全区第一批11个交通强区建设试点单位,我市将建立工作专班,高质量推进苍梧县交通强区试点工作,推动交通与六堡茶产业、交通与文旅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全区领先的典型样板。
全面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西江黄金水道方面,加快建成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推进一批码头作业区加快建设以及长洲水利枢纽船闸改扩建工程。高速公路方面,加快构建“一环六横五纵”网,推进贺州至巴马、信都至梧州、广宁经苍梧至昭平、苍梧至容县等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铁路方面,加快建设柳广铁路梧州段、南深高铁岑溪段、岑罗铁路,拓展洛湛铁路南北方向货运能力。民航方面,推进西江机场改扩建工程,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大力提升机场辐射能力。
全力构建水公铁空多式联运体系。围绕“公转铁、铁转水”多式联运枢纽发展方向,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提高综合运输效率。以赤水作业区为核心,打通水铁联运“最后一公里”,打造梧州港多式联运物流基地,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创建多式联运信息化平台,推进交通运输降本增效。
全力打造亿吨西江门户枢纽港。加快修编梧州港总体规划,集中力量打造“梧州港”品牌,建立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工作机制。积极构建“一港多区”,优化各码头作业区功能和布局,推动港口与产业园区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加快研究增开梧州—香港直航,梧州—广州、梧州—珠海等“点对点”内河“五定班轮”航线。以建设梧州综合保税区为契机,形成港口与产业园区相互支撑、相互保障的良好局面,到2025年实现梧州港吞吐能力超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300万标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