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局:“一事通办”“一网通办”改革见成效
2018年以来,梧州市紧紧围绕“最多跑一次”目标,不断深化“一事通办”“一网通办”改革,打造“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审批模式,全市(含各县、市、区)92.8%的政务服务事项可以网上申请办理,市本级98.2%的政务服务事项可以网上申请办理,企业和群众申请办理相关事项可“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强化系统支撑,打造网上审批网上服务高速路
加快网上政府建设,努力推进“一网通办”,把全市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广西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办理。为提高审批的准确性与时效性,我市自主研发了行政审批综合业务系统,不仅实现相关审批事项并联审批,还能将各项审批结果自动传送到相关监管部门进行后续监管。同步建设“网上车管所”“网上社保”等服务平台,开通“梧州社保通”“交管12123”等手机移动端掌上大厅,实行“一号申请、一网通办”。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试点和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推动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全程电子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推行一事通办,理清复杂申请环节脉络
打破单一窗口设置格局,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整合设立投资建设、注册经营、社会事务三类综合窗口,提供综合受理服务。冲破行政藩篱,将涉及多事项、关联性较强的154项审批事项整合为83件事情,企业或群众只需到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提供一套材料,即可办通“一件事情”。整合人员队伍,按照受审分离原则,整合各窗口受理人员,编印《“一窗受理”事项受理材料标准化手册》,通过集中培训、坐窗学习、轮岗交流等方式进行锻炼提升,建立起一支能受理多部门、多专业、多领域的“多能型”受理队伍,提高人员和窗口资源利用效率。
实行容缺受理,疏通多次往返办事堵点
建立健全容缺受理机制,做好与“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制”等政务服务制度的衔接,分两批公布容缺受理事项和材料清单,涉及市场服务、建设交通等156项审批服务事项可容缺受理,容缺受理材料307份,容缺比例达69%。企业和群众在办事过程中“忘材料、少材料”,只需提出容缺申请并作出承诺,即可启动容缺受理机制,实行边补齐、边受理、边审核的方式,避免企业和群众“往返跑”。自推行新机制以来,共受理容缺事项近400件,获得办事企业和群众的好评。
找准服务支点,发挥网上办就近功效
一是邮寄可达。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推行EMS快递文件免费寄送服务,畅通申请材料、证照送达“邮路”,丰富了办理方式的选择途径。二是政银企联办。市行政审批局与建设银行梧州分行、刻章公司合作,由银行网点免费代办工商登记和刻章业务,实现到银行网点享受“一站式”代办工商登记服务,企业和群众可以“就近办”。三是社保“一门式”经办。社保服务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业务申报渠道,实行“咨询引导分流、一窗综合受理、内部流转审核、统一窗口反馈”服务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办事更省事省力
作为2014年全国80个信息惠民试点城市之一,2016年我市又启动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固话、手机、宽带网络在梧州已实现“村村通”,初步形成了“有线宽带+无线宽带”的无缝宽带网络。在此基础上,我市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云数据中心,建设健康医疗、政务服务、云家庭服务、“一卡通”等信息惠民工程,为市民提供线上、线下的全方位智能信息惠民服务,真正实现“让信息替百姓多跑腿”的目标。目前,我们正进一步加快信息化与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努力将智慧新梧州的蓝图化为现实。(刘钊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