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梧州

加快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 全力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发布时间:2022-02-11 发布部门:梧州日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要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主导,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和重要力量。梧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工业振兴,再造一个工业梧州。我市工业发展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应以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来增强融入“双循环”能力,为打造“一极三城”,建设“四个梧州”贡献新力量、展现新作为。

强化科技创新,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动能。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我市要大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建立产业链重大技术攻关清单,加大与科研院所合作,组建创新团队和技术骨干队伍,建设创新联合体。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和激励机制,集合优势资源,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

完善产业链条,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融入“双循环”离不开稳定、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作保障,我市应进一步加强“补链条”行动,围绕再生资源、高端金属新材料、建筑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五大重点产业,聚焦产业基础薄弱环节,尽快引进与之配套的高科技含量、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项目,促进整个产业链提质增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开展产业链重构行动,积极寻找国内备份、替代货源,丰富重要产品的供应渠道,规避供应链单一化风险,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

抓实新兴产业,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活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高附加值、高成长性、节能绿色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是通过高附加值满足市场新需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体现。要学习借鉴江西省经验,结合梧州实际,积极抢抓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大力培育我市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以长远的眼光,在梧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苍海新区超前高起点布局,引进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物联网、VR产业、工业设计等新经济、新业态和未来产业。同时,加快推进我市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出台激励机制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在相关产业建立机器人自动化示范生产线、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壮大龙头企业,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大型、龙头企业具有经济实力强、抗风险能力强的特征,特别是大型国企还承担着国家重要使命等职能。在工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各级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在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骨干作用,加快突破一批行业共性技术,打造创新型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的“隐形冠军”企业。建议聚焦我市再生资源、高端金属新材料、建筑材料、电子信息等特色优势产业,我市国资企业注资入股有潜力有实力的本地龙头制造业企业,壮大国有企业实力,加快产业发展;扩大开放合作,鼓励和动员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加强与境外资源合作开发,以开放带动投资,让我市产业优势产能“走出去”的同时不断壮大企业自身实力,为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更好融入“双循环”厚植根基。

加大政府扶持,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要学习借鉴福建省经验,通过支持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组建以龙头企业为骨干的产供销联盟,加大对本地企业产品以及出口转内销商品的采购力度、搭建产销平台,以及税费减免、土地保障、金融服务等扶持举措,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更好地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同时,对受国内、国际市场影响出现临时性困难但有技术、有潜力的装备制造企业,给予“一对一”政策帮扶。政府及有关单位在上下游产业配套、工程项目建设、政府采购等方面,优先考虑使用本地企业及受影响较大的出口转内销企业产品,为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