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要治更要防
发布时间:2022-06-27 发布部门:梧州日报
日前,苍梧县一被告人因直接排放100多吨危险废物而被判污染环境罪,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还追偿生态环境损害费等费用250多万元。这是苍梧县首例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充分彰显了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污染防治的坚定决心。
土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土壤被污染很容易,而治理修复却成本高、难度大。笔者认为,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对于土地污染要治理,更重要的是预防,不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对土壤污染事件保持零容忍的态度,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和“脚下的安全”。
加大执法力度,强化企业责任。要将土壤污染防治作为环境执法的重要内容,严厉打击土壤污染违法行为,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顶格处罚,提高违法成本,让企业不想污染、不能污染、不敢污染,切实承担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运用新兴技术,创新监管手段。由于一些企业采取隐蔽措施逃避监管,而人力监管时间长、消耗大、漏洞多,因此土壤污染治理要应用新的数字技术,创新环境监管手段,拓展污染防治方式,把大数据、云管理、 “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应用于土壤污染监管,提高防治效果。
凝聚群众力量,鼓励全民监督。要完善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做土壤污染的监督者,对身边发生的土壤污染现象进行曝光、举报,全民参与,疏而不漏,让污染环境犯罪行为无处遁形。
土壤是民族永续的根本,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土壤经不起污染,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强化土壤环境监管职能,让制度长出牙齿,严厉防范,才能保持土壤纯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