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项“小创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和重要源泉。我市通过多长合一、多窗合一、多事合一等优化机制,用133项“小创新”全力服务好企业群众办事“大民生”,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充分体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力争上游”的责任担当。近日,《广西日报》对我市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做法进行了报道,现予以转载。
“一窗通办的速度很快,让我赶在年前拿到了换发的民办学校正式办学许可证。”近日,在梧州市行政审批局“一窗通办”专区窗口前,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民办学校正式办学许可证后,岑溪市北辰实验高级中学有限公司的经办人林勇志表示感谢。这是梧州市首家完成分类登记的民办学校。这得益于梧州市把微改革的聚焦点投射到民生实事上,通过多长合一、多窗合一、多事合一等优化机制,用133项“小创新”全力服务好企业群众办事“大民生”,带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成效”。
“多长合一+优化流程”,打通项目审批“中梗阻”。聚焦服务工业振兴年等十大指挥部重点项目,按需施策打通并优化审批链条,创新建立链长、科长、队长等“多长合一”综合服务机制,“一员”统筹,将服务进行到底。对受理或监管工程建设涉及的54个事项,实行“批前指导、一窗受理、联审联批、信息共享”的服务新模式,打好“承诺制+点餐式”“提前介入”“云评审+一揽子评审”“联合审验”等服务“组合拳”,主动跟进并解决广西(国家级)应急医疗物资保障梧州基地、盈田智能产业园等97个重大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碰到的难题120个,累计推动总投资额超506亿元的71个重大项目通过签订承诺书实现“拿地即开工”。创新施行园区住所(经营场所)登记便利化、企业跨市迁移“一地办”以及市场主体歇业制度,企业开办实现“2个环节、7个事项、1个工作日、零成本”,企业跨市迁移“一地办”审批提速80%,推动市场主体稳增提质。
“多窗合一+智慧政务”,进“一扇门”可办“百家事”。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夯实“一窗通办”、企业开办、建设项目“一窗式”联办、水电气综合业务“一窗受理”等专区窗口建设,实现“一套资料、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站服务”。在全区率先推出办事指南“码”上告知、“问答式”智能引导等,创新绘制自然人、法人全生命周期树和购房类政务服务事项全景图,全市62.9%的政务服务事项关联了电子证照,群众办事实现“一扫便知、一看就懂、一次办好”。持续提升网办服务能力,9367项、99%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可“一网通办”,排名全区前列。全市66个乡镇结合基层“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全面打造政务公开“一村一码”矩阵,998个、占比97%的村(居)委依托农村智慧党建平台建成微信公众号,村务党务一查便知,基层百姓办事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多事合一+六个通办”,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新体验。积极构建“1+6+7+66+N”政务服务格局,即1个市级政务服务中心、6个分中心、7个县(市、区)级政务服务中心、66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N个村(社区)和政务服务驿站,着力打通全市政务服务脉络,与基层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全部“下沉”基层办理。以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将多个单一政务服务事项整合为“一件事”,编制推出“一件事”套餐987个,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并联办理劳务派遣服务许可证申领、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申领、药品经营许可证申领和危险化学品许可证申请四大事项“一件事套餐”业务19件,企业开办“全链网办”2939件。构建完善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门通办、一诺通办、异地通办、全链通办的“六个通办”新格局,全市市、县两级实现“跨省通办”、全区通办、承诺审批的事项分别达977项、2133项和914项,“跨省通办”、全区通办业务累计办件量均超18万件,“一网通办”业务25万余件,网办比例96.24%,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