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梧州

让百姓共享“健康红利”

发布时间:2021-05-24 发布部门:梧州日报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沿着“健康梧州”的主线,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成了一批标准高、功能全的卫生基础设施,完善了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强化了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加快了信息化建设进度……一项项扎实举措带给群众看病就医的便捷和身心健康的保障,让百姓共享“健康红利”。

守护生命健康

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全市上下始终坚信: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动员,也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必须扛起责任,抓紧抓细抓实每一个环节,才能打赢这场“战疫”。

2020年1月20日,我市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市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迅速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一天一研判、一天一调度,没有节假日、没有白天黑夜,中央、自治区重要会议精神立即传达,坚决执行,推动工作部署迅速落地落实。

救治,立足一个“早”字。梧州“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全市各大医院抽调的呼吸内科、儿科、感染科、医学影像科等34名专科人才组成专家组,进驻市第三人民医院指导医疗救治工作。结合地方特色制定中医药治疗方案,我市对所有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采用“一人一号”辨证施治,科学用药。中医诊疗“梧州方案”得到推广,仅用35天就实现“双清零”,无一例病亡病例、无医护人员感染病例、无确诊病例出院后复发,实现7个“全区最早”,短时间内快速打赢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阻击战。

物资,紧盯一个“保”字。梧州发动全市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保供应、惠民生、促发展的大局出发,提前复工复产为前线源源不断输送“弹药”。中恒集团凭借药企龙头企业过硬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48小时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火速上马口罩等急需物资生产线,果断布局医疗防护物资生产业务,全力打造“广西应急医疗物资保障基地”和“中恒医疗防护”平台,并进一步建设国家级医疗物资保障基地,补齐广西在医疗防护产业链上的短板,以形成辐射华南、面向全国、联通东盟的医疗防护产业集群。

服务,聚焦一个“暖”字。疫情发生后,市红十字会迅速发出呼吁,动员社会捐款捐物合计2985.73万元;在体温监测点医务人员人手告急时,组织全市首批志愿者奔赴高铁站、高速出口,检查车辆逾5万辆,检测旅客逾12万人次;心理救援队率先组织心理专家开通心理咨询专线,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个案和团体辅导,帮助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及普通市民缓解焦虑、紧张情绪。

疫情形势不断变化,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中央及自治区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做到因势而谋,以变应变。疫情严峻形势缓解,我市又率先打响复工复产“保卫战”,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改革发展、脱贫攻坚,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202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81.34亿元,增长8%,增速排全区第一。

今年5月,开展大规模疫苗接种工作后,我市又坚决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部署,把疫苗接种工作作为当前疫情防控头等任务来抓,设置接种点96个,日接种能力达到62317剂次,全市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率排名全区前列,接种工作安全有序获自治区领导肯定。

筑牢健康屏障

市民小丽(化名)是一名重型地贫患者,24岁那年,她的病情突然加重,生命危在旦夕。接近绝望之际,小丽在市工人医院血液内科接受了药物联合治疗试验,3个月后其血红蛋白值已接近正常水平。此后,她每月按时服用药物,再也不需要输血。

地中海贫血为两广地区常见病、多发病,其中有相当部分中、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长期依赖输血、去铁等治疗,经济负担沉重。如何防止悲剧?围绕地贫防控关键节点,我市提高筛查能力构建地贫防治战线,为夫妇双方或一方为广西户籍的婚育人群提供地贫“五项免费技术服务”,阳性孕妇的丈夫筛查率和双阳夫妇基因诊断率两年来均排在全区第一位,婚检地贫筛查率达100%,重症地贫胎儿医学干预率达99.47%以上。

针对存量患者,我市不断完善地贫救治服务体系:市工人医院、市人民医院完成地贫移植仓工程建设;市红十字会与中心血站联手打造“十帮一”专项献血志愿服务,使现有的重症地贫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为重型地贫患者摆脱定期输血困扰的药物二期临床试验取得良好效果,救治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达到预期,“梧州方案”成效凸显。

这只是我市通过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群众全方位筑牢健康屏障的一个侧影。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的发展,带来的是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持续攀升。2020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9.46%,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全市36项妇幼健康指标有35项优秀,位居全区第一。人均期望寿命由2015年的76.8岁提高到2020年的77.8岁,“十三五”主要健康指标全面完成。

释放健康红利

近年来,我市始终围绕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打造医药食品产业,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从2019年12月31日24时起,我市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基础上,全面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实施医用耗材零差率销售,减轻患者负担约2800万元。通过组建城市医疗集团5个、三二医联体9个、县域医共体16个、专科联盟13个、远程医疗协作网5个及其他医联体2个,让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健康扶贫各项任务全面落实。我市通过落实医疗“198”兜底保障政策,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100%。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住院和门诊特殊慢性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91.74%和88.21%,推动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相衔接,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梧州经验”。我市依托和丰富医药资源,全力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中医健康服务产业“1234”工程,打造广西药用植物园梧州分园等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推动中医药全方位参与医改,医养、医旅产业融合发展,院内制剂研发、中药材种植、岭南中医药特色发掘提炼等方面传承创新。

——医药食品产业强势崛起。我市依托良好的医药食品产业基础,培育了广西梧州制药、强寿药业、嘉进药业等知名药企,结合城市能级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建立了产业链长负责制等各项扶持措施。通过支持梧州中药产业100亿园区建设,支持中恒集团针对血栓通产品及其他独家品种二次研发和新药创新,努力构建桂东粤西区域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地。

——“互联网+医疗健康”提速增效。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健康梧州”预约挂号、健康档案等功能应用逐步成熟,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启用电子健康卡,实现就诊“一码通用”,群众看病就医更加高效快捷。

新时代,新起点,一份卫生健康事业的民生答卷,描绘出我市托起人民健康重任的蓝图,让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奏响健康梧州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