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梧州

暖心公证解民忧 为民服务显真情

发布时间:2021-05-26 发布部门:梧州

为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及公证行业专项治理走深走实,今年以来,市公证处紧盯人民群众在办理公证过程中的“急、难、愁、盼”和堵点痛点问题,主动作为,找对策、出实招,以“看得到、听得到、做得到”的方式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注重把教育整顿成效转化为推动公证工作的强大动力。

为群众办理急证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通过公证保全电子证据、网络内容的需求越来越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进一步细化并扩大了电子数据的范围,对电子数据的证据运用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定,微信、微博等聊天记录都可正式作为打官司的证据。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电子证据存在易篡改、易灭失的问题;网络内容很容易被更新,因此,及时保全侵权证据是十分必要的。市公证处因此出台了相关措施,对这类保全公证容缺受理、先行取证。

李某的女儿被人威胁、诽谤,虽然已经向法院起诉,但法院要求提供威胁、诽谤的证据。李某想到自己微信朋友圈中有她要反映的内容,需要作为证据保全下来。因担心出现自己被侵权人屏蔽或微信内容被删除的情况,她提出需要加急办理。承办公证员开通绿色通道,马上为其办理保全证据公证。李某对市公证处公证人员及时取证很满意,连声称赞公证处的办事效率。

为群众解难题

面对办事群众,市公证处主动推进六大便民措施,找对策,回应群众期盼,践行公证便民、惠民服务,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

当事人郝某来市公证处申请办理妻子存款遗产继承公证,当他得知继承需要他的子女和妻子的父母前来办理时,一下子就犯难了。因为他的子女都在广东不同地方打工,一时难以请假回来办理继承手续,更难的是他的岳父母住在乡村,远离市区,加上年迈体弱,行动不便。针对郝某的情况,公证员首先了解其岳父母的身体、神志状况,然后决定提供上门服务,同时建议郝某的子女在各自居住地办理委托公证,共同委托其父郝某代为办理相关继承和领取存款手续;随后公证员与郝某约定上门服务的时间地点。

这只是市公证处上门服务、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市公证处践行的一系列惠民举措,极大方便了群众,解决了群众办证的难点堵点。为老弱病残者提供上门服务,为有困难的公证当事人创造办证条件,为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传递法律的人文关怀。

为民解愁

“太感谢你们了,你们给我家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这下我就可以安心养老了。”5月18日,一位89岁高龄的老人再次来到市公证处,亲手赠送锦旗以表谢意。

原来,老人是辽宁人,随儿子来梧州生活已经有十多年。前几年老家的房子拆迁,老人获得一笔数目较大的拆迁补偿款。老人有六个子女,但她只想把这笔拆迁款留给与她一起生活的小儿子,作为自己的养老费用,而且钱已在当年转给了小儿子。老人担心其他子女会追究钱的去向,找小儿子麻烦。为了预防以后可能产生的家庭纠纷,老人想通过重新办理赠与的方式来表明她的意愿,保障小儿子的权益,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得知老人心愿,公证处主要负责人接待了这位老人,指出老人可以通过声明公证的方式表明态度,避免争执。当了解到这个公证方式能节省许多费用时,老人很感激,亲自把一面锦旗送到市公证处。

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争取群众利益的最大化,运用专业法律知识为当事人度身定制公证方案,是市公证处在教育整顿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落实各项公证服务的举措。

回应群众期盼

近日,市公证处来了一群操着外地口音的当事人,他们都说自己是证人,想办理公证事宜。作证的当事人均不在梧州生活,不方便亲自出庭,特向市公证处申请对他们作证过程做保全证据公证。当天刚好是休息日,需要办理公证申请的人员不少,有些人提交的公证材料欠缺,影响了公证工作的开展。

市公证处主要负责人、承办公证员认真听取众人的请求,仔细审阅了他们提交的材料后,决定容缺受理,组织大家利用周日加班完成录入、核对、制作公证文书等。

当每一位申请人如期在公证员面前书写完各自的证言后,他们对市公证处贴心的服务表示衷心感谢。

今后,市公证处将始终坚持公证为民始于“行”落于“实”,紧跟新时代步伐,贴近群众所需所盼,立足本职岗位为群众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