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积极稳妥拓展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领域范围
25日,最高检举行“携手落实‘两法’ 共护祖国未来”新闻发布会,介绍检察机关保护未成年人有关情况,并发布指导性案例。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那艳芳介绍,各地检察机关通过办理刑事案件主动发现公益侵害线索,积极稳妥拓展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领域范围,2021年共立案6633件,同比上升3.2倍。
据统计,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立案6633件,是2020年的4.2倍,是2018、2019两年总和的3.3倍。其中,办理食品药品安全等传统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957件,占比29.5%;办理新类型公益诉讼案件4676件,占比70.5%,涉及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网络游戏、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设施安全、校园周边安全以及点播影院、电竞酒店、密室剧本杀等新兴业态治理,通过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履职担当和积极作为,不断破解人民群众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
那艳芳也指出,根据实际工作发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许多方面仍有待加强。比如,涉及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校园安全隐患没有根治,宾馆、酒店、网吧、酒吧等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问题屡禁不止,侵犯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权益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商家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以没有明令禁止为由为未成年人文身等。
在此次发布的指导案例中,便有一起江苏省宿迁市检察院对章某为未成年人文身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案。
据介绍,文身馆经营者章某累计为多名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并在未取得医疗美容许可证的情况下为未成年人清除文身。检察机关认为,对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影响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侵犯公共利益。检察机关基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对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在办理个案的基础上,针对监管盲区,提出完善管理的检察建议。
那艳芳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围绕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等领域侵犯未成年人公共利益问题,积极开展公益诉讼工作,力争取得更多的进展和成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企盼和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