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梧州

争创全区产业振兴和 高质量发展先锋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7-30 发布部门:梧州日报

近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自治区党委赋予我市的新定位新要求,聚焦市委决策部署,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努力争创全区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先锋。笔者认为,应在“三个争创”方面做好工作。

创新经营模式,提升经济效益,争创全区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先锋的“模范”

抓好“三个创新”,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制度创新。健全产权制度,有效减少工业企业的外部性消耗,降低工业企业的交易成本,降低交易费用,促进相互合作。二是管理创新。加强与国内工业龙头和领军企业的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经验,推动设备、工艺、人才等资源高效利用。三是技术创新。这是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不断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变,我市的工业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

重塑“三个产业”,推动工业由弱变强。一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加快食品加工、医药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二次创业”。积极引进和培育面向大湾区市场的食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六堡茶、纸包鸡、胶原蛋白肠衣等传统特色食品。强化与大湾区在传统医药优势领域的交流合作,构建面向东盟和大湾区的岭南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集群。二是发展先进制造产业。梧州应抓住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先进制造业转移和延伸机遇,依托龙头企业和园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引、扶持和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一批带动力强的先进制造产业。三是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壮大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战略产业。

完善产业链条,提升竞争能力,争创全区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先锋的“样板”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有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方面应依据全市各县(区)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聚焦优势特色产业,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构,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打造大型农业企业集团,使其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成为主力军。另一方面,顺应部分非农企业向“三农”领域转移的新趋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加快推动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搞活农村市场。

构建乡村产业品牌体系。抓好产业选择和培育。坚持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彰显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地域特色,形成产业竞争力。抓好质量管控。要从产业链各环节加强质量管控,健全绿色质量标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大力推进绿色生产、标准管控。抓好品牌建设。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打造一批“土字号”特色产品品牌。

完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要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参与并分享乡村产业振兴的收益。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能仅仅停留在生产销售初级产品阶段,而应在延长产业链上下工夫,并通过产业链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开展生产经营合作。

发掘地方特色,提高项目魅力,争创全区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先锋的“明星”

建立大文旅、全域文旅概念,把文旅产业项目连点成片、整体统筹规划,突出项目的协同性。比如藤县袁崇焕故居、苍梧李济深故居,定位为“观光古镇”,重在文化保护,应加强发展特色民宿、餐饮、购物等,以达到寻古探幽目的。

积极推进文旅产业项目规划与交通、水利、城区等规划的结合。按规划细化政策、实施项目、配置资源,真正把规划落到实处,为大文旅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如发展龙母文化旅游项目时,要打造“广西藤县-广西梧州-广东悦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精品线路,以鼓励连点成面、融合发展,使之成为文旅线路设计的典范。

加大文旅产业项目策划、包装和开发。要对文旅项目进行资源包装、商业模式包装和资产模式包装。将老城区的骑楼城、中山公园、龙母庙和三总府文旅博览区,以及三江航道、苍海湖水资源优势等进行资源优势包装,形成“岭南古都·文化梧州”,“醉美西江游·尽览原味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