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梧州

推进生态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10-09 发布部门:梧州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近年来,藤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途径,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让产业生态化;盘活自然资源,转换生态产品价值,推进生态产业化,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镀“绿金”,为乡村振兴助力,为壮美广西建设提供有益探索。

打造生态产品价值链成效明显

藤县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着力打造具有县域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链,不断推进农业农村体制改革,推动“转绿为金化金为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近年来,藤县创建了109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了独具特色的健康食品基地,推进产业基地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推出了大红八角、和平粉葛、和平香芋、江口荔枝、象棋红菌、同心米粉、黑皮冬瓜等一批名优特产。有口皆碑的品味,声名远播的品牌,都打着鲜明的藤县印记、健康标签。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赋能乡村振兴路径对策

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整体性、立体化开发生态空间资源。当前,藤县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分利用全县生态优势,积极引导全县探索建立有机农业体系,推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要进一步转变思维方式,运用市场化、经济化的视角和模式,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电子商务直播和数字营销等新手段,降低市场成本,扩大市场空间,增加交易量;通过大数据和云平台、区域交易和管理服务平台等新服务构建,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创新生态价值实现模式,以开放的理念和创新的思维,积极将生态价值观融入到新商业模式发展浪潮中,积极对接以“互联网+”等为代表的在线服务新模式,以微商、直播、副业创新、多点实践等为代表的新个体经济等。

聚焦特色产业,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在生态资源开发中,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充分结合地方特色,通过平台赋能、立体包装、市场运作等方式加快发展,培育产业规模,形成品牌效应。其中,在特色产品方面,要以“生态要素”为主要附加值,依托当地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粮食、木材、矿泉水、天然纤维、手工艺品等农业、渔业、林业、手工业等物质产品;在文化旅游服务方面,要以“生态体验”为核心消费内容,生产满足亲近自然、健康舒适、观光游览等生态旅游消费需求和生态文化消费需求的服务产品;在综合开发建设方面,要以建设生态系统、实现生态价值为核心要求,通过废弃区改造和自然区开发等方式开展项目建设,如河流生态综合治理等。

健全生态产品要素市场配置保障机制。在以市场为导向方式处理生态资源时,要创新模式,拓展发展道路。对于生态价值变化,有必要积极引入村(社区)作为股东参与,增加群众从生态价值变化中获得的收入份额,使生态资源促进乡村振兴、区域经济发展。首先是建立高效的生态资源市场体系。建立所有权关系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产权制度,培育和形成生态产品市场多元化生产和供应单位,发展有机产品和衍生产品市场,建设统一、开放、高效的生态产品市场。其次是建立科学的生态资源定价机制。要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等,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建立有效的定价机制。最后是完善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制定环境污染损害检测、评估、恢复和生态恢复评估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建立健全环境补偿机制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