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向好发展态
今年以来,我市以“三年三工程”活动为总抓手,率先稳定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稳住了经济增长基本盘,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创先争优、力争上游”预期。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7%,高于全区3.9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区排第四位。
经济运行跑出新速度,干事创业劲头更足了。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做好下半年工作要按照“稳字当头、守住底线、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梧州加快发展。
这为全市上下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决心,继续发力“三年三工程”活动,在下半年大战大考中展现梧州担当、梧州作为,提供了科学指引,注入了强劲动力。
抓好产业稳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排全区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排全区第二位;
——317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75.9亿元,增长37.7%;93项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3亿元,增长163%;
——“三企入梧”已签约项目85个,投资总额超1000亿元,其中三个项目投资超百亿;“湾企入梧”开工项目数排全区第一位;
——为8854家市场主体提供复工复产金融支持,新增贷款86.63亿元;为全市中小微企业免征三项社保费2.18亿元;发放一般企业稳岗返还资金 2090万元,惠及8.5万名企业职工;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半年我市坚持解放思想、乘势而上,大力实施“三年三工程”活动,及时出台援企稳岗措施,创新实行产业发展“链长制”发展战略的成果。通过这些有力举措,我市六大重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林牧渔业平稳增长,服务业总体改善,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明显。
全会提出,下半年,我市要坚持产业兴市不动摇,加快推动“三企入梧”和产业转型升级,牢牢抓住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牛鼻子”,发展壮大县域特色产业,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向好发展态势;要精准落实纾困惠企政策,多措并举加强企业培育,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千方百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大做强六堡茶、蜂蜜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市“三年三工程”活动总指挥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全面贯彻落实产业兴市、作风兴市决策部署,对照工作清单,紧盯目标任务,全力抓好“三年三工程”活动各项工作推进,为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向好发展态势提供有力支撑。
——在工业振兴年活动方面,统筹做好六大产业链工作,强化服务企业成效,加大力度做好招商引资,拓展企业产品市场,强力推动日成林化、顺风钛白项目搬迁。
——在乡村振兴年活动方面,持续推动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抓好重大项目的跟踪管理,持续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抓好文明乡风培育,抓实抓好乡村振兴绩效考评工作。
——在服务业提速年活动方面,继续做好运行调度工作,继续做好重点企业的服务工作,开展服务业招商工作,加大企业入库工作力度,加快推进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
——在城市建设提质工程方面,统筹推进“四城联创”工作,加快项目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促进文旅提质。
——在营商环境攻坚工程方面,着力抓好工作落实,开展对标先进活动,狠抓问题整改落实,全力做好季度监测。
——在党的建设创新工程方面,进一步抓责任落实,抓重点突破,抓宣传提升,不断提高党建引领促进发展的影响力。
挂点联系解难题
7月23日,有关部门、城区依法拆除白垢村旧城改造项目A地块最后一栋房屋,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项目事关我市城市发展建设、人居环境改善,是市委书记全桂寿“三年三工程”活动挂点联系的突出问题事项。
近两年来,我市加大对白垢村旧城改造项目的拆迁力度,项目A地块房屋基本完成征拆,但其中一间房屋未能顺利拆除,成为影响项目推进的“瓶颈”问题。为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桂寿多次带队到项目现场,调研走访拆迁户,协调解决征拆问题,最终圆满解决了这个“瓶颈”问题。
据了解,今年“三年三工程”活动,我市共安排市领导挂点联系事项312项,包括重点项目85项,重点工业企业79家,重点服务业企业37家,突出问题事项47项,乡村振兴示范点34个,党建工作联系点(“对标先进、又好又快”示范单位)30家。
这些项目、企业,是梧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服务项目、企业,我市持续推进市领导挂点联系制度,推动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直接落地改革,促进项目、企业全面复产、加快建设;实行“137”问题协调机制,加快问题协调解决,上半年共解决或落实解决方案的各类重大项目问题达79个,问题解决率达90%以上;建立“三年三工程”活动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小组,完善重大项目建设责任机制,落实牵头单位、责任人、具体负责人,推动问题加快解决。
全会提出,要认真落实各级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制度,为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因此,下半年我市将继续抓好市领导挂点联系制度落实,持续做好服务项目、企业工作,进一步做实土地、资金、水电气、物流、审批等要素保障,完善项目协调、预警、通报机制,加快兑现落实今年以来国家、自治区及我市出台的减税降费、降成本、融资等系列惠企政策,推动医药、食品、不锈钢、陶瓷等重点行业满产达产,自治区层面项目和市层面项目加快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