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 深化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方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东盟在构建开放包容的地区架构中发挥更大作用。
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开放门户,长期以来在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构建,为更好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广西应用好“南宁渠道”平台优势、抢抓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机遇、释放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潜力,不断深化广西与东盟在经贸领域的双边合作。
拓宽“南宁渠道”,提升国际市场对接效率
增强东博会对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平台功能,持续拓宽双边合作的“南宁渠道”,是深化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抓手。迄今已连续举办17届东博会、峰会,形成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南宁渠道”,成为壮美广西的亮丽名片和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足用好东博会平台功能,为中国—东盟乃至东亚地区经贸合作全面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第十七届东博会、峰会成绩十分亮眼,各方共签订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北斗应用和数字丝路建设等新兴主题在内的国内外投资合作项目86个,总投资额2638.7亿元,同比增长43.6%,增幅为历届东博会之最。“南宁渠道”为中国—东盟多领域交流合作源源不断地注入强劲动力。
进一步扩宽“南宁渠道”,必须提升东博会和峰会的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水平,为中国—东盟合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一是发挥“南宁渠道”的产业交流门户作用,抓好一批标志性、先导性对外投资项目建设,以广阔的东盟市场激活国内产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经营企业。二是提升“南宁渠道”的数字经济门户作用,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数字经济新高地,加快5G网络建设和配套产业布局,以东博会、峰会为展示平台,提升网络枢纽影响力。三是强化“南宁渠道”的区域对接门户作用,以东博会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区为契机,推动大湾区与东盟国家的深度对接,促进资源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带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把握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增进双边经贸开放水平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2020年2月,广西印发《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突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先行先试、沿边特色、陆海联动,以“半年出经验、一年见成效、两年上台阶、四年翻一番”为目标,将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一个高标准高质量,并且能够带领中国—东盟走向更高水平开放合作的自由贸易园区。
高水平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广西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全方位深化开放合作,推动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打造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试验田,激发开放型经济新动能。一是建设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一带一路”核心区,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吸引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落户,支持以新型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经济服务平台类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着力构建数字产业生态。二是建设国际贸易信息共享核心区,以电子口岸公共平台为基础,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动重庆、四川等西部省份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贸易信息互通与共享。三是建设国际贸易人才聚集核心区,按照高层次国(境)外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原则,大力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国(境)外人才和团队,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潜力,促进资源联通共享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我国西部地区全面开放开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国与东盟深化经贸合作的战略通道。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能使广西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构建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的跨境产业链,扩大广西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合作空间。
激活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潜力,打造中西部地区对接东盟贸易重要枢纽,促进各类资源协调、联动、共享,有利于提升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综合服务能力,增强陆海集聚和区域联动效应,加快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一是加快建设高标准基础设施。提升北部湾港的国际化程度与泊航能力,充分发展港航服务市场,推进联通东盟地区的陆路通道建设,提高海铁联运效率,增强国内国外贸易吸引力。二是提供高质量金融物流服务。以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为抓手,进一步畅通银行跨境结算渠道,为中西部地区面向东盟贸易的中小企业提供更有力的金融物流支持,引领国内龙头金融企业对接东盟贸易需求。三是打造高水平技术标准对接示范基地。协调东盟各方重点推进物流操作标准和规范应用,在电子信息制造、卫生医疗服务等方面加强中国标准向东盟的推广合作。


